当前位置:首页 > 社教 > 最新活动
博物馆文创设计与研发
发布时间:2023-08-04

文创设计是博物馆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它承担着向观众传达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设计审美的使命。文创产品是博物馆展品“物”的延伸,是观众体验博物馆的最后一站。博物馆的文创设计具有其特殊性和文化性。特殊性是指产品的发生和设计具有博物馆范围内的地域属性;文化性是指在深入了解文物、博物馆文化之后推出的设计产品。而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发的具体过程又可以分为:研发前期、设计中期和成品后期。

研发前期:文创产品设计的准备阶段
研发前期需要设计者做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对前期消费市场做调研;另一方面要对相关文化领域进行充分理解和研究,设计师既要对所运用的文化元素充分理解,又要结合消费调研数据来改进设计。市场调研是文创设计工作准备阶段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有效的市场调研可以确定文创产品的目标和设计方向。市场调研的产品方向大致可以分为:实用类产品和收藏类产品。实用类产品主要是指生活中可以用到的小件产品,如钥匙扣、冰箱贴、书签等。这些小件产品是目前文创产品市场的主力军,一般占总商品销售量的80%以上;另一个收藏类产品属于中型或大型文创产品,是以馆藏文物为创作原型的工艺品或是精品微缩贵金属摆件。这类产品一般成本较高,与之销售价格也较高,市场销售量占10%至20%。
结合社会消费调研数据改进设计。文创产品的客观方在于消费者和受众群体,据调查市场上同类产品的销售情况与自身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情况做对比,可以预判产品设计的主攻方向和设计思路;博物馆根据所在地区的季节特点,也可以对文创产品的主要受众群体进行预制调整。例如:冬夏两季学生群体处于休假期,这一时间段文博场馆迎来数量庞大的研学旅游团,随着研学旅游接待人次、批次的屡创历史新高,参观游客也不断暴涨,构成文创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对文创产品的设计及商家来说,要将消费主体调整为适合该群体消费的书籍、学习用品等产品。
通过文博行业调研调整设计方案。随着文化和旅游加速融合、市场不断发展,我国文旅消费需求呈现明显升级趋势,文旅融合焕发新活力的同时,也成为带动旅游消费升级的重要手段。很多游客的旅游并非是为了自然风光,而是为了获得不一样的文化体验,因此文博场馆成为游客热衷打卡的旅游目的地,它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并与文化旅游经济相结合,再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研发等方式,创新文创产品开发,提高博物馆的文化属性。
设计中期:文创设计的解读过程
文创产品不仅是“物件”,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它犹如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沧桑历史和文化变迁,还反映出当今时代人们的理想和追求。通过调研发现文化创意市场上短缺的产品类别,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或者将一件精美的文物、一个传奇的故事融入创意设计之中,或借鉴其他博物馆文创同仁的产品设计理念,为设计师增添设计灵感,打造符合博物馆自身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
文创产品设计师不仅需要敏锐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还要不断思考如何赓续文化传统,提升产品的文化传播力,促使文创产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设计者,首先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城市的独特风貌与精神内涵。对地域符号、地域色彩的提取、归纳与构建,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基调,唤起受众对地域文化的集体记忆。将地域文化应用到地方文创设计中,有利于不同城市形象的唤起、激活与重塑,对文创产品的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次,建立独特的品牌形象。地域特色是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之所在,具有地域性特点的文创产品相比于一般性旅游纪念品更具有纪念性意义。对游客来说,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能够加深他们对该城市的印象,对城市形象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将极具代表性的方言俚语、文化图腾、地方色彩等融入产品设计中,通过不同的排列和组合形式,与手机壳、手提袋、文化衫等产品相结合,能够极大地增添文创产品趣味性,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也有一些文创产品是围绕文物本身的“形”和“意”来设计的。以“汉代陶连枝灯”为创作原型的文创产品,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堆塑在灯盘上的动物和人物造型,结构参考大组件益智玩具和大颗粒“乐高”积木,将陶连枝灯的三个主要部分分解开来,灯盘上的植物、人物和动物造型物件可以分成个体进行组装,每个植物、人物和动物都是一个独立的卡通造型,其色彩鲜艳明快,是小朋友学习汉代生活文化和锻炼动手能力的益智玩具。简化物体的形态也是对文物的二次提炼和加工。通过现代的审美洗礼,对文物上的典型特征加以提炼和改造,使其富有地域和历史文化特色。在博物馆文创设计里,“延伸背后的意义”其实就是传达一种精神和给消费者讲文物背后的故事。
云冈石窟的忍冬纹饰是北魏时期的文化元素代表,是一种植物花纹。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忍冬项下曰:“忍冬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在北魏时期被广泛运用,如今已经成为山西大同城市建设的代表纹饰。“忍冬花仙子”玩偶及衍生品,就是将卡通人物IP形象植入到物质载体中。忍冬花仙子的翅膀、头饰、项链、花棒及裙摆的设计灵感均源于忍冬纹饰,其整体配色围绕大同蓝、大同绿、大同清展开,体现大同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
成品后期:文创设计的成果转化
文创产品是时代发展和满足受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必然产物,如何让文创产品在当下频频“出圈”,更能在未来持续“扩圈”。首先,要注重审美价值,开发产品实用功能,让文创产品“表里如一”。文创产品也是一种“艺术品”,要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是提升文创产品审美价值的有效方式之一,如故宫口红、角楼咖啡等文创系列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相结合,碰撞出一种具有现代活力的传统之美。除此之外,还要开发文创产品的实用功能,紧盯用户需求,贴近百姓生活,让文创产品既有“颜值”,又有“才能”。今年成都金沙太阳节期间,金沙遗址博物馆推出的一大批高颜值、超实用的文创产品,博物馆自主研发的新年手链和项链、“时来运转”艾草福袋等大获游客青睐,已有3000年历史的黄金面具、蛙形金箔、铜鸟、龟甲等也都被做成精致的串珠和饰品,游客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搭配组合,兼顾欣赏性和实用性。
近年来,博物馆文物藏品的数字化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已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无论是在线考古、数字体验展还是云直播,博物馆一直在数字化道路上突破创新。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山西博物院基于现有的数字化成果,推出“大河上下·晋魂”黄河文化山西系列主题云展览,第一期《最初的中国》以陶寺文化为核心,分为帝尧之都、岁物丰成、经天纬地、礼乐初成四个单元,从都城、农业、科技、礼乐四个维度,带领观众感受最初的中国。通过三维场景还原、视听动画、趣味互动、原创手绘等,让观众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线上观展中,感受4300年前陶寺先民的生活场景和智慧。
随着科技的进步,博物馆文物藏品的数字化已具备在更加多样化环境中实现的可能。数字藏品作为Z世代消费群体的新型社交利器,成为博物馆走近年轻人、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探索路径。去年,河北省博物院发售镇院之宝长信宫灯的3D数字藏品,上线即售罄。今年的支付宝“新春集五福”活动更是科技感与中国风并存,文博专家从《清明上河图》《姑苏繁华图》《货郎图》等历代古画中获取素材,将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檐、屋顶、梁架等元素巧妙地与赛博朋克风式的机械感与未来感相结合,同时又在场景中融入了中式的舞狮、皮影、爆竹、灯笼等节庆民俗,搭建出国风满满又不失科幻气象的“福气乐园”,集齐五种福卡便可领取一份源自国家级非遗技艺的“福”字藏品。
文创不仅仅是一件产品,作为博物馆陈列的延伸,被称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文创产品设计要深入解读传统、扎根现实生活,才能实现文化艺术对心灵的滋养。只有这样,文创产品才能承载厚重的人文底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文脉延续中讲好文物故事。

文章来源:文物之声
作者:乔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