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枣庄市博物馆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打算
发布时间:2023-12-20


 
       2023年,枣庄市博物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在市文旅局、市文旅事业发展中心坚强领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1+6+3”总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文博事业取得新突破,助力我市文化和旅游事业新发展。
一、坚持强基固本,党建引领见成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牢牢把握正确工作方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项事业提质增效。二是加强党组织建设,规范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主题教育活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提升“红心聚力 文博育心”党建品牌向心力,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党支部全年发展预备党员1名,积极分子3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次,参加集体党建活动4次,领导干部上党课3次,领导干部上讲台1次。三是开展党建文化展示阵地建设工作,积极探索主题党日活动新形式,开展“主题党日+考古”“党建活动+业务讲堂”等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保障作用,形成党建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履行“一岗双责”责任制,贯彻“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共召开支委会15次,研究部署全馆工作重大事项。不断加强党支部作风纪律建设,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法规学习,不断夯实思想堤坝,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三)坚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制定落实《枣庄市博物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方案》,推出“清廉枣庄·文物话廉”线上教育活动,引进“望道之路”红色主题展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守护意识形态阵地,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坚持守正出新,文博事业谱新篇
(一)强化博物馆阵地建设,服务设施不断健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服务类型不断丰富。新馆于4月29日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市民群众的参观游览,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群众文化生活,完善了我市文化设施布局,成为我市重要的文化体验和传统文化教育目的地,开辟了我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新阵地。截止10月底,全馆共接待全国各地观众近19万人次,社会反响热烈。
(二)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考古前置工作迈上规范化、标准化道路。一是成立考古前置工作专班,明确任务分工,凝聚全馆合力,统筹推进“先考古 后出让”制度落实工作。二是积极同市财政部门沟通,进一步理顺考古调查经费收缴相关工作,保障考古调查工作规范、有序。三是加强协作单位遴选,加强技术队伍保障,提高调查勘探效率。自今年3月考古前置工作正式开展以来,市博物馆共考古调查工作方案30个,完成考古调查项目20个,总面积约133万平方米,待省文物行政部门批准项目3个,较好地完成了考古调查勘探任务,形成了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共赢的良好格局。
(三)积极推进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工作。一是成立一级馆创建工作专班,明确任务分工,建立推进例会制度,查缺补漏,凝聚全馆合力,多措并举探索解决制约创建工作的瓶颈问题。二是积极同国内文博专家和一级博物馆进行交流和学习,学习优秀经验和做法,完善创建工作。三加强同省内文博机构、高校的学习交流,推动在业务指导、文物保护修复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成果共享等方面展开合作,借助外部智力和技术资源提升市博物馆的学术和研究水平。
(四)文旅融合持续深化。一是依托馆藏文物资源资源,丰富“博物馆+旅游”“博物馆+研学”“博物馆+活动”等“博物馆+N”内容与形式,提升博物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造市博物馆文旅融合新品牌。二是开展旅游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进一步加强讲解、社教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公益讲解活动,丰富社教活动内容和质量,打响市博物馆展览、社教活动品牌。三是进一步丰富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引导标识,新馆已实现WIFI全覆盖,设置有饮水机,自助讲解机,公益雨伞、轮椅和婴儿床等设施等较为丰富的游客服务设施(设备),提升了游客体验。四是积极同旅行社沟通交流,加强市场营销,同康辉旅游、晟达文旅集团合作推出“榴光溢彩 红耀枣庄”等研学产品,推动市博物馆成为我市旅游重点推荐场所,进一步拓展市博物馆旅游服务半径。
(五)持续推进“让文物活起来”常态化观展,市博物馆“课桌上的博物馆”教育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一是积极对接大中小学校,上好“开学第一课”,策划研学旅游路线,根据青少年特点定制路线、讲解和活动,与枣庄学院、市实验学校、光明路小学等学校机构共同组织研学活动100余场。二是加强馆校共建,探索推出社教课程,于“518国际博物馆日”为10所馆校共建示范学校进行集中授牌。三是流动博物馆品质不断提升,举办流动博物馆活动7场,深入枣庄市第二中学、枣庄实验学校,枣庄龙子心中学、峄城区传开希望学校,湖西社区,武警枣庄支队等地,让馆藏文物“活起来”“走出去”,惠及2万余人,受到广大中小学生、居民和武警战士的欢迎。市博物馆先后荣获“第五批省级中小学研学基地”“第二批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称号。
(六)“我们的节日”社教活动内涵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惠及人群更加广泛。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观众特点,进一步创新社教活动形式与内容,截止10月底,共开展社教活动81场,小小文物修复师、枣博小课堂、DIY小能手、博物馆里来寻宝等活动深受观众喜爱。“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荣获“全国博物馆里过大年视频大联播活动”荣获优秀视频奖,社教活动荣获“全省博物馆优秀社会教育案例”“第二批市级优秀研学课程奖”,博物馆获评“首批省级校外美育实践基地”,“我是小小文物修复师”等社教活动引发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广泛关注,进一步提升了市博物馆社教活动品牌影响力。
(七)打造“文博育心”志愿服务品牌,全面构建专业的志愿服务体系,组建市博物馆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志愿者招募和培养工作,加强馆校合作,面向驻枣的高校学生开展定期志愿服务培训,举办“童讲枣庄”小小讲解员暑期培训班。目前共有在册志愿者66人,服务记录200余次。
(八)持续加强馆际合作,进一步提升临展品质,增加外展和临展场次。“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2023枣庄市艺术大展、“延寿长相思”安康博物馆馆藏秦汉瓦当展、“中乌当代艺术联展”“望道之路”“多彩阿拉善”等特色展览走进枣庄市博物馆,进一步丰富我市群众文化生活。特色展览“汉画石语 舞动汉风”走进四川永陵博物馆、泸州石刻艺术博物馆、威海市博物馆;协办的“礼运东方一山东古代文明精”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展,协办的“汉月出东海——汉东海郡辖域文明特展”近期在连云港市博物馆开展,进一步宣传推介了枣庄优秀传统文化,扩展了枣庄知名度。
(九)持续加大宣传的力度,打造新媒体矩阵。一是依托现有学习强国号、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宣传平台,拓展宣传推广矩阵。二是策划推出“清廉枣庄”线上展览,持续推出“中华文物我来讲”、“文博小课堂”等成熟的原创系列节目,合作拍摄《探索·发现》徐楼墓地专题节目。三是加强同枣庄广播电视台、枣庄日报、驻枣媒体联系沟通,工作成果长期被新华社、人民网、大众日报、山东工人报、精神文明报、文旅山东、齐鲁晚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市博物馆工作成效。
(十)加强藏品预防性保护工作,新馆库房预防性保护项目完成验收,完成馆藏书画保护修复项目和数字化保护与资源应用项目,馆藏石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已基本完成,新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馆藏文物保护和利用基础进一步夯实。
(十一)坚决守好“一排底线”,筑牢文物安全防线,完善安全制度建设,持续贯彻落实省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部署,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示范创建工作,做好第22个全国“安全生产月”的相关工作,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培训、演练,落实安全隐患巡查整改工作,为市博物馆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三、存在不足
2023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下,市博物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仍存一些不足:一是一级馆创建工作在学术研究与科技方面存在较大短板,迫切需要进一步扩充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借助省级以上文博机构和专家力量对博物馆学术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工作进行指导提升。二是面对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研学教育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现有社会教育活动和临展仍存在形式相对单一,内容相对简单,活动针对性还不够强的问题,活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伴随文博行业快速发展,展陈形式愈加新颖,展陈理念更加创新,市博物馆特别是东馆现有展览存在形式和内容设计相对简单,缺少多媒体应用,临时展览缺少整体统一设计等问题,展陈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四、下步工作打算
2024年,市博物馆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据全市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强化使命担当,深入挖掘枣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持续加强文化服务供给,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我市文化传承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多贡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建引领,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和“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升“红心聚力 文博育心”党建品牌向心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我馆各项事业提质增效。
(二)持续聚焦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工作,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查缺补漏,多措并举,丰富文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争取学术研究和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新突破,促进市博物馆各项业务再上新台阶。
(三)持续加大高品质文化服务供给,打响“让文物活起来”常态化观展、“课桌上的博物馆”“我们的节日”等教育品牌,开展流动博物馆活动,引进推出高品质特展,以丰富的馆藏、优质的服务、高品质的展览、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市博物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阵地作用。
(四)持续推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进一步丰富“博物馆+N”内容与形式,积极探索智慧博物馆建设工作,完善馆内服务设施,推出针对旅游团队的特色服务和讲解,加强同旅行社沟通合作,增添旅游特色线路,将市博物馆打造成为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为繁荣我市文旅市场发挥积极作用。
(五)坚决守好“一排底线”,提升安全管理能力,筑牢安全防线。做好第22个全国“安全生产月”相关工作,实施新馆展厅预防性保护项目,扎实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切实落实安全巡查,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工作,确保文物和场馆安全,为市博物馆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